蛋白质分析出版物

  1. 米隆,阿尔迪提,康斯坦丁诺夫斯基,拉宾科夫,米瑞尔曼,白莱比,维切克。 (2009)。 6-巯基嘌呤的新衍生物:s -烯丙基硫代巯基嘌呤的合成、表征及抗增殖活性。 欧洲药物化学杂志。2009年2月44(2): 541 - 550。
  2. 李维纳,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 (2009)。 大蒜(Allium sativum)蒜氨酸裂解酶(alliinase)中的硫醇-二硫化物组织。 蛋白质科学。2009年1月18(1): 196 - 205。
  3. 霍瑞夫-阿扎里亚,艾利亚夫,伊兹戈夫,普里-陈,米瑞曼,米隆,拉宾科夫,M威尔切克,J.杰克·赫希,N.阿马里利奥,N.萨文。 (2009)。 大蒜素上调血管内皮细胞谷胱甘肽水平。 欧洲营养学杂志。2009年3月48(2): 67 - 74。
  4. 李立文、薛立文、布兰克、毕特勒、艾培德、艾培德、夏毅。 (2009)。 hiv - 1gp41全长外膜结构域的构象稳定性和膜相互作用:对作用模式的影响。 生物化学。2009年4月48(14): 3166 - 3175。
  5. 李维纳,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 (2009)。 大蒜(Allium sativum)蒜氨酸裂解酶(alliinase)中的硫醇-二硫化物组织。 蛋白质科学。2009年1月18(1): 196 - 205。
  6. 本迪科夫,拉宾科夫,卡拉库兹,瓦斯科维奇,鲁宾斯坦。 (2008)。 基于金岛膜的局部等离子体换能器的生物传感和界面设计。 分析化学。2008年10月80(19): 7487 - 7498。
  7. 胡图尔斯基,冈恰洛夫,拉宾科夫,米瑞尔曼,盖格,伯沙斯基。 (2007)。 大蒜素通过对微管的直接作用抑制细胞极化、迁移和分裂。 细胞骨架。2007年5月64(5): 321 - 337。
  8. 罗林·A、夏多·B、弗德曼·瑟吉斯·s·Y、托马斯·A、夏伊·Y、布瑟瑟尔·R。 (2007)。 膜相互作用的模式和新生跨膜模型肽的融合性质取决于疏水核心的长度。 生物化学杂志。2007年6月282(25): 18388 - 18396。
  9. 希蒙·李建文,拉宾科夫,夏恩,米隆·T,米瑞曼·D,威切克·m,弗罗罗·F。 (2007)。 大蒜酶的两种结构:Apo型和与氨基丙烯酸酯反应中间体三元配合物共价结合PLP辅因子。 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年2月366(2): 611 - 625。
  10. 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 (2006)。 蛋白酶3是一种IL-32结合蛋白。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6年2月103(9): 3316 - 3321。
  11. 李文杰,李文杰,李文杰,李文杰。 (2006)。 一种利用固定化蒜氨酸酶连续生产蒜素的方法。 分析生物化学。2006年4月351(1): 152 - 154。
  12. 齐克•M、弗里德曼•瑟基斯、弗洛姆•H。 (2006)。 植物谷氨酸脱羧酶c端残基对于高分子量复合物的寡聚和钙/钙调蛋白的活化是必需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2006年5月1764(5): 872 - 876。
  13. 欧伦-赫曼,罗森塔尔,米瑞尔曼,米隆,拉宾科夫,魏立克,西拉。 (2005)。 s -烯丙基巯基卡托普利,大蒜素和卡托普利的合成产物,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2005年12月183(2): 238 - 243。
  14. 郭宁,郭瑞敏,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 (2005)。 大蒜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的作用模式。 病理学。200572(6): 325 - 334。
  15. 傅亚迪,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 (2005)。 使用利妥昔单抗蒜氨酸酶偶联物原位生成的蒜素对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凋亡杀伤。 分子癌症治疗学。 2005年2月 4(2): 325 - 331。
  16. 帕提亚,扎哈尔卡,瓦尼奇金,拉宾科夫,米隆,米瑞尔曼,威尔切克,兰德。 (2004)。 大蒜素刺激淋巴细胞并诱导抗肿瘤作用:可能是p21(ras)的作用。 国际免疫学。2004年2月16(2): 275 - 281。
  17. 李文杰,李文杰,李文杰,李文杰。 (2004)。 [H-3]大蒜素的制备及应用。 分析生物化学。2004年8月331(2): 364 - 369。
  18. 苏茜拉,葛娜娜,海克特,布瑞尔,T.米隆,A.拉宾科夫,M.威尔切克,D.米瑞曼,l .欧.李德,R.赫什科维兹。 (2004)。 大蒜素通过下调细胞骨架重排、Pyk-2磷酸化和vra -4表达,抑制SDF-1 α诱导的T细胞与纤连蛋白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免疫学。2004年4月111(4): 391 - 399。
  19. 米隆,拉宾科夫,法勒E,罗森塔尔,米瑞曼D.,韦彻克M.。 (2004)。 烯丙基巯基卡托普利:一种新型降压药。 美国高血压杂志。2004年1月17(1): 71 - 73。
  20. 沙德昌,谢梅什·E,米瑞尔曼·D,米隆·T.,拉宾科夫·A,威切克·M.和奥谢洛夫·N。 (2004)。 大蒜活性分子蒜素在体外抑制曲霉菌的作用,以及在小鼠播散性曲菌病模型中的作用。 抗菌化疗杂志。2004年5月53(5): 832 - 836。